第191章 初代电报机(1 / 2)
锦城工业园,电力研究所。
夏淮安推开实验室的大门,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焦糊味和金属灼烧的气息。屋内烟雾缭绕,几名研究员正围着一台古怪的机器忙碌着,有人用铜丝缠绕线圈,有人调试着玻璃管内的金属触点,还有人满头大汗地摇动手摇发电机。
“东家!”许冬生抬起头,脸上沾满黑灰,眼睛却亮得惊人,“成了!这次真的成了!”
夏淮安快步走近,目光落在那台简陋的机器上——它由铜线圈、玻璃管、金属簧片和一台手摇发电机组成,结构粗糙,但每一个部件都经过反复调试。
“能用了?”夏淮安的声音有些发紧。
“能!”许冬生兴奋地指向窗外,“我们在三里外的信号塔也装了一台,刚刚收到了清晰的电磁信号!”
夏淮安深吸一口气,手指轻轻抚过电报机的铜制按键。这台机器的原理并不复杂——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,通过铜线圈形成电磁场,按键闭合时,电流激发电磁波,通过天线向空中发射;接收端的线圈感应到电磁波后,簧片震动,产生“哒哒”声,记录员根据声音长短频率节奏等破译信息。
但原理简单,实现却极难。
“首先是手摇发电机的功率太低!” 许冬生说道:“普通磁铁石的磁力不够,发电功率有限。后来,咱们按照东家的提示,摒弃了磁铁石,改用精钢反复淬火顺磁,造出了钢磁棒,磁场强度比普通磁铁石增加了几倍。”
“然后是手摇发电的电压电流不稳定。”许冬生叹了口气:“这个问题折磨了咱们一个多月,幸亏隔壁蒸汽机械研究院的杨三郎帮忙做了改进,增加了几组齿轮和弹簧,通过齿轮调节,让发电机转子的最高转速度趋于稳定,产生的电流电压也就稳定下来。”
“最难的是玻璃管里的金属触点,我们试了铜、银、铁,最后发现钨丝最耐用。”许冬生指着接收器的核心部件,得意的说道:“钨丝耐高温,不会像铜丝一样烧断。”
“钨丝?”夏淮安眼睛一亮:“那玩意熔点三千多度,现在的高炉根本没有办法熔化,你们怎么搞出来的?”
许冬生嘿嘿一笑,擦了擦手上的黑灰:“东家,您之前提过钨丝耐高温,我们就试着炼钨。可钨矿石难找,炼出来的钨粉又硬又脆,根本拉不成丝。”
他转身从木箱里取出一块黑褐色的矿石:“这是勘探队在巴山深处找到的黑钨矿,含钨量很高。”
夏淮安接过矿石,沉甸甸的,表面泛着金属光泽,钨矿石比较容易辨识。他轻轻摩挲着矿石表面,问道:“找到钨矿只是第一步,关键你们怎么提炼的?”
“先去钢铁厂,找几个工匠用大锤子砸碎,研磨成粉,再用碱煮,去除杂质。”杨三郎指向角落里的炉子,“然后和木炭粉混合,放入石墨坩埚,用焦炭高温煅烧,得到钨粉。这些步骤,东家编的化工高阶知识里面都有提到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