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5章 回马枪(1 / 2)

加入书签

其实沈青云明白马致远的话。

自古以来,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这种事情,早已经屡见不鲜。

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,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,下面的领导一向都是无所不用其极。

甚至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化操作模式来掩盖问题,凸显自己的政绩。

首先就是精心包装示范点,他们会提前选定基础好的单位或区域重点打造,如整洁的乡村样板村、数据亮眼的企业车间,将资源集中投入门面工程。检查路线被严格设计,避开问题区域,安排专业讲解员按脚本介绍情况,甚至提前组织群众排练应答话术,确保上级看到的都是精心修饰的成果。

再就是数据优化与材料美化,他们会连夜加班编造台账,对薄弱指标进行技术处理,通过拆分数据、模糊统计口径等方式掩盖短板。汇报材料则多用取得显著成效、基本完成任务等模糊表述,搭配精美的图表和照片,弱化问题描述,强化亮点展示,形成纸面完美的检查报告。

最后就是临时突击整改与氛围营造,在检查前开展大扫除式整改,如突击清理街道垃圾、暂停污染企业生产、关闭违规商铺,营造常态达标假象。

同时通过悬挂横幅、电子屏滚动标语营造重视氛围,安排多层级领导陪同检查,用热情接待淡化实质性问题的追问,甚至通过沟通协调提前探知检查重点,针对性准备应对方案。

这些措施本质是用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,虽能短期过关,却背离了检查推动工作的初衷,也助长了基层的功利心态。

而这一次,沈青云总觉得,自己在太平县的调研,貌似就遭遇了这种提前准备好的套路。

车队驶离太平县城界时,他正望着窗外倒退的白杨林,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击。

马致远递过来的行程表上,太平县调研几个字被红笔圈着,可吴横山汇报时那过于流畅的语调,还有提及教师工资时瞬间闪烁的眼神,像根细刺扎在沈青云的心头。

“小蒋,在前面服务区停一下。”

沈青云突然开口。

蒋建峰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,缓缓打方向盘。

服务区超市的霓虹灯在正午阳光里显得有些惨淡,沈青云叫住刚刚下车的市政府秘书长周启明:“老周,你带车队先回市里,就说我临时去省里开个会。”

听到他的话,周启明直接愣住了:“市长,这……”

“按我说的做。”

沈青云的目光扫过远处县道上往来的货车,淡淡地说道:“让小蒋把那辆备用的帕萨特开出来,车牌换成普通民用的。”

说着话,他从后备箱拿出件灰色夹克换上,摘掉手表,瞬间褪去了市长的气场,倒像个跑业务的公司职员。

蒋建峰早已将车停在服务区后门,墨绿色的帕萨特蒙着层薄灰,挂着本地建材商行的牌照。“市长,这车是前阵子蒋建峰托人办的,平时用来处理些不方便公开的事。”

马致远低声解释道。

“很好。”

沈青云点点头,直接上了车。

周启明无奈的看着车子开走,只好带着市政府的车队返回市里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车子重新拐进通往太平县的县道时,沈青云打开车窗,潮湿的泥土气息混着农药味涌进来。“先去县一中附近转转。”

他看着路边背着书包的孩子,想起吴横山说过,教师工资都已经发下去了。

但不知道为什么,沈青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
所以,他打算悄悄的看看。

县一中门口的小吃摊前,几个穿着校服的女生正叽叽喳喳。

沈青云买了瓶矿泉水,装作问路的样子和摊主搭话:“大姐,这学校老师待遇咋样,我侄子想来这儿当老师。”

“可别来。”

摊主往油锅里撒着葱花,闻言嗤笑道:“上个月王老师家孩子住院,医药费都凑不齐,还是我们这些家长你五十我一百捐的。说是财政紧张,可你看县领导的车,换得比谁都勤。”

沈青云的心沉了沉,刚要再问,就见两个穿着夹克的男人朝这边张望,眼神不善。

他拉着马致远转身就走:“去工业园区看看。”

很快,他们来到了那个工业区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